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市场及投诉热线:0531-68659352
目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疾病 救人的黄金四分钟!

新闻中心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中国死亡数据统计中,中国每年因为心脏骤停而死亡的人数约有55万以上,在所有的死亡因素中,心脏骤停致死数量位居第一,远高于因自杀、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心脏骤停抢救黄金时间为4分钟,在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一分钟内使用AED进行救治,患者的存活率能高达90%。

然而,中国公众医疗设备AED配置率非常低,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显示,目前美国AED配备率为317台/10万人,日本AED配备率为235台/10万人,而中国每10万人口AED配备数量仅为0.2台,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多一个掌握AED急救相关知识,就可能在公共场合多挽救一条生命,为什么中国心脏骤停患者中国救治率怎么低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因心脏骤停而险些死亡的例子屡见报端。

曾有报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在学校与同事打羽毛球时,突然晕倒在地。与其一同运动的辛显营老师迅速上前查看该老师情况。多次呼唤无应答后,辛显营老师开始为其检测鼻息、脉搏及颈动脉,后判断这名老师出现了心脏骤停。

场馆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装置距离不过十米之遥,在其他老师冲去拿设备时,曾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辛显营已经开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后,倒地老师有了明显的呼吸,颈动脉开始跳动,此时距离他晕倒只过去了三分钟。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辛显营老师的三分钟急救,倒地的老师救助还将拖延多久。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抢救时间每延迟一分钟,其生存率就会降低7%~10%。

据了解,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该校相关教师参与常见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并考取相应证书,辛显营老师显然便是其中的一位。此外,该校在每年军训时,都会安排应急避险和安全疏散演练活动,让每位新生都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体育馆,游泳馆、教学楼、宿舍楼等10处人流量大的场所均配置了AED装置。

幸运的是深圳学校内的心脏骤停患者被及时抢救,不幸的是AED在国内还未完全普及。同天,同样的心脏骤停事件,同样在学校发生,结局却完全不同。上午,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一位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倒地。在急救车到达之前,接近半小时无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到达之后急救40多分钟,但未能挽回学生的生命。

从校园到全国,AED在全国学习普及还有多远?

《中国门诊心脏骤停患者铂金10分钟内心率恢复成功率的荟萃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每年平均有超过250万例患者死于心脏骤停,美国每年约有30万例患者死于该病。

报告同时发现,超过70%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其中26%发生在公共场所;85%~90%的院外心脏骤停成年患者早期会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路人如能及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抢救,能够明显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了10%~30%。

为什么心脏骤停患者中国救治率这么低呢?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公共环境的管理者来说,他们会认为只要当时有进行按压这种简单处理,然后叫救护车,可能就没有我的责任了。其次,国家对公共环境配备AED并没有强制的要求,大家可能会想只要能做到积极的救治,有没有这个设备也无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联合8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2021年5月,国家卫健委会同交通运输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再次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力争在 “十四五”期间逐步在全国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AED等医疗急救设备。当前,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公共场所AED配置指南,从技术层面明确AED规划配置、安装要求,为各地科学规范配备提供技术依据。

“我国目前有个别地方从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和使用。但全国层面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其配置、使用、经费保障、维护管理等内容,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公共场所布设自动体外除颤器覆盖率仍旧不均衡,普及率较高的均为一线城市。

深圳是国内AED配置率最为突出的城市,截至2021年8月底,深圳是政府采购的3500台AED已安装完毕,其中深圳地铁已实现所有车站的站厅层、站台层的AED全面覆盖。深圳已根据每10万服务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标准制定投放计划,预期将在未来的5至10年内达成目标。

上海在2015年启动AED布局试点,迄今全市已有超过1600余台AED,是2016年数据的4倍有余。

可是AED设备配齐全后,心脏骤停患者就会得到救治吗?除了设备配备是刚需,急续培训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小觑。2011——2015年,中国居民急救培训的比例约1.5%。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能够正确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仅为3%,约有23.46%的非医学类居民接触过心肺复苏培训,这一数据低于瑞典(45%)、华盛顿(79%)。据日本一项数据显示,学校内通过合理配置AED和规范培训,救治成功率或1个约存活率可达72%。由此可见,急救技能培训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责任问题也是阻碍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绊脚石。

2021年4月29日,广西省百色市百色学院东合校区体育馆室外篮球场,下场稍作休息的李合盟刚起身,身体就不受控制的倒了下去。5月4日凌晨1时,李合盟在重症监护室不幸离世。其家人表示,在李合盟倒地的11分钟内,校方无人施救。

公共场合,患者倒地后,救人是否要承担责任?敢不敢救,仍是人们目前正在面临的问题。

据唐薇医生回忆,之前也出现过相关案例,一位老人心脏骤停之后,路人为老人救治过程中对老人造成外伤。家属将路人告上法庭,法院最终支持救治者。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认为在正常抢救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损伤,我觉得现在法律已经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唐薇说。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有‘好人法’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红十字会法》《民法典》等,对现场应急救护已经做出规定,国家卫健委在草拟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中也计划提出相应免责条款。”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一些公益组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脏骤停患者。

本文网址:www.jinanxbx.cn/content/show/ids/499.html,本文由本网站转载或者引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并表面本网网址www.jinanxbx.cn;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生产销售厂家|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器材供应商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集团产品信息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