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
我们迎来“惊蛰”节气
天气回暖,春雷始动
惊醒蛰伏一冬的困倦
催人奋进
在春练的黄金时期
惊蛰 | 常见疾病
春日已经来临,但惊蛰时期忽冷忽热的天气却容易导致病邪入侵。小茵在这里提醒各位战友,要多注意以下几种春季惊蛰时分的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较快。比如熬夜后出现抵抗力下降,易因脱衣受风或汗出当风等不慎而感受风邪,诱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风邪致病,用姜可解”,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可以散寒发汗。针对风邪导致的感冒头痛可将生姜切成一元硬币的厚度,烤热后微微晾凉,取两片分别贴在风池穴,用力按揉,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头痛很快就能减轻。
传染性疾病
早春三月,冷暖骤变,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下降,致病微生物此时也繁衍增长,趁虚而入,易导致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等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传染性疾病,除做好各项防护和卫生工作外,可选择中药预防,如用金银花、麦冬、薄荷、甘草等代茶饮。
消化系统疾病
春季肝气升发,主疏泄。肝属木,脾属土,肝气疏泄太过或者疏泄不及,均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治疗宜健脾疏肝或调和肝胃。
惊蛰是脾胃病、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高发时期,亦是护肝健脾的好日子。小茵在这里建议各位战友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助于肝气疏泄;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
过敏性疾病
惊蛰时节许多战友会出现对花粉、浮尘过敏的症状,此类过敏物往往较为轻细、肉眼不易见,大量浮于空中,人接触吸入后易导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
此时应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洁净,有雾天气出行需佩戴口罩,天气好时,可让阳光照进室内杀菌。也可选用枸杞子、麦冬、当归、枇杷叶、玫瑰花等中药代茶饮,以“润肺调肝”、“祛除风邪”。
养生攻略推荐
惊蛰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节气温回升、日照时数有所增加,生物萌发生长。在养生时需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体质为本,调情养性
春季万物更新,阳气萌动,升发的阳气对全年养生有重要作用。人体经过一年的蓄养后,顺应春生特性,推陈出新、畅发生机,才能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要依据自身体质将养生原则贯穿到起居、性情、饮食劳作等方面。
如阴虚体质者常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可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饮食上要报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阳虚体质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惊蛰时分要避寒就温,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2]。此外,人们春季应意志生发,精神愉快,承应春日养生之道,切忌孤坐独卧,情志沉闷忧郁,要注重养心。
起居有常,顺应天时
惊蛰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醒来较迟,出现“春困”情况,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各位战友可以在晴天有阳光时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培补阳气。
散步时可配合摩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疏通气血,生发阳气。此外,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也是养肝血的好方法。
“春捂”养阳,谨防疾病
惊蛰节气处于乍暖还寒之际,气温回升较快,此时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适当“春捂”。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不要立刻脱去衣物,防止受寒导致体质下降,感染各种春季流感病毒,引发疾病[4]。
尤其要注意踝部、膝部、脐部、颈部的保暖,这几个部位肌肉与脂肪较为薄弱,对内脏及关节保护能力不足,更易感染风寒,造成局部疼痛。
饮食清淡,少酸增甘
惊蛰时分虽气温升高迅速,但雨量增多有限,很容易产生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情况。在此时节,各位战友应当注意清淡饮食,尽量选择润肺生津的饮食,少酸增甘、以养肝气。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天气虽然有所转暖,但余寒未清,是春暖花开之际,也是流行病多发的季节。推荐大家在饮食上多吃些性温热、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本文网址:www.jinanxbx.cn/content/show/ids/453.html,本文由本网站转载或者引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并表面本网网址www.jinanxb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