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昨天摔倒了磕到脑袋了,会不会的脑震荡啊!”
“大夫,我昨天摔了一跤,昨天没事怎么今天就开始疼的厉害是不是出血了?”
“医生,我脑门儿这伤是不是得静养啊?需要养多久呢?”
许多患者在头部受到撞击后
会选择前往急诊室进行检查,
以上可能是
神外急诊室里
最常见的对话了。
作为非医护人员,
普通人通常能够理解
大脑在受到巨大伤害的时候
会出现颅内血肿,颅骨骨折
脑挫裂伤等病情变化,
我们也会及时注意到
并将这样的伤者
尽快送往急诊救治
但是
一般伤情造成的脑震荡
可能经常被我们忽略。
为什么
脑在受到外部撞击时会受伤呢?
那么脑震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专家讲解:
从物理状态上描述脑组织,其实属于软体结构,它被硬性的颅骨及颅底骨性结构包裹,中间有脑脊液作为缓冲。
进行一般的活动时,脑组织的相对位移不会被我们感受到。一旦脑收到猛烈撞击或快速位移后停止,脑组织就会出现运动变化。剧烈的伤害会出现严重的颅内损伤,需要急诊救治。
而一般伤情下并未在CT或磁共振检查下出现明显可见的脑损害,但伤者会出现头疼、头晕、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的情况。这种我们称之为脑震荡。
目前关于脑震荡没有
一个统一的定义。
我国神经外科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如下:
1、脑震荡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
2、轻度意识障碍,昏迷时间小于30分钟;
3、患者有近事遗忘或称为逆行性遗忘;
4、不同程度的头疼头晕疲劳等,有时可合并呕吐;
5、神经系统多无阳性表现;
6、腰椎刺穿和CT检查无异常发现。
什么样的人容易出现脑震荡呢?
脑震荡通常再人受到撞击时产生,撞击的高发场景包括交通事故,极限运动,接触性运动比如橄榄球、拳击、篮球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生活场景,比如高处的工作,崎岖泥泞路段的行走等。
现代人平均寿命延长,独居在家的高龄老人也应视为脑震荡的好发人群。这些病人运动能力减退易跌倒,而且往往难以准确描述受伤的过程,以至于错过治疗时机,使他们的发病过程更隐匿。
脑震荡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脑震荡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头部外伤后的头疼、头晕、困倦、疲劳感、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紊乱、记忆缺失,以及各种焦虑感,对声音和光的极度敏感。有的患者还出现视力模糊,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
根据脑部受伤后的症状表现,脑震荡可分为三度:
轻微脑震荡
受伤后,只有短时间的(有时只有几秒钟)头晕眼花,眼前发黑,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中度脑震荡
受伤后可能会发生数分钟甚至一小时的昏迷,大部分病人在清醒后有头晕头痛的现象,数日或更长的时间不消失,持续时间长。
重度脑震荡
昏迷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的病人数日还无法完全清醒,清醒后头晕头痛严重,会产生记忆力下降。中、重度脑震荡痊愈后,常常会有“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除经常性头痛外,记忆力还会大大降低。
轻-中脑震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发现其他更严重的头部创伤。因此,我们建议脑外伤患者应积极就诊,由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合并症。
脑震荡的治疗
不同严重程度脑震荡的治疗策略是不同的。轻-中度脑震荡的患者以休息静养为主,避免颠簸头部的运动,减少外界的不良刺激,减少费脑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情轻的患者会在就诊后隔日出现头晕头迷加重的情况,该症状往往在数日后缓解直至恢复正常。
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可以增加应用些神经营养药物,比如胞二磷胆碱有防治脑水肿和脑肿胀的效果,促进患者清醒,加快恢复。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短暂记忆丧失,会向周围的人反复问同一个问题,严重的甚至持续24小时之久,这类患者需要留院观察,必要时静脉营养神经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如果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或者意识状态恶化迅速的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多数脑震荡患者在两周内会恢复正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
关于脑震荡,还需要注意哪些呢?
在运动活跃的青少年时期,脑震荡属于难以完全避免的一项运动伤害,虽然症状轻微,但还是建议积极治疗。究其原因,一是青少年的脑组织水分充盈,颅骨也处于生长期,在脑外伤中脑组织会收到更多的冲击,患者主管上会产生更多的不适;二是如果第二次脑震荡没有通过及时的治疗让大脑恢复,日后脑部又再次遭到撞击便有可能加重症状程度,而反复的脑震荡会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导致记忆力下降,包括慢性创伤性脑部病变等不可逆的损伤,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高龄患者的脑震荡常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因为脑部疾病通常对老年人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避免漏诊。并且建议在伤后1~3月复查颅脑CT,以免漏诊慢性硬膜下血肿。
不同工作,不同基础条件的患者往往对脑震荡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一次脑震荡都是独特存在的,医生也需要个体化的去治疗对待。
本文网址:www.jinanxbx.cn/content/show/ids/358.html,本文由本网站转载或者引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并表面本网网址www.jinanxbx.cn;